社科处/广西文科中心工作双月报(2023年11月~12月)
【重大项目的开题与推进】
举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11月11日,由我校校长、教育学部部长孙杰远教授为首席专家领衔的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美贞、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蔡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旷乾,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余清臣教授、中国教育学会高书国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王鉴教授、我校教育学部杨小微教授等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举行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11月24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卓红教授为首席专家领衔的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会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汪信砚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包庚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龙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谭培文教授,我校原副校长钟瑞添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会。
【年度项目的立项与培育】
我校再获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1月1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我校本次共有4个项目获批立项。
设立20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立项率,社科处设立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经个人自由申报、所在学院(部)推荐,社科处组织评审,确定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黎爱老师申报的培育项目等20个项目为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经费2万元/项。
组织举办18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辅导会。11-12月期间,共组织召开18场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邀请19所兄弟高校21位专家以及5位校内专家开展各学科选题论证辅导,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的要求和技巧,提高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
【优秀成果的产出与培育】
《光明日报》发表贺祖斌教授、吴布林教授理论文章。12月27日,《光明日报》06版刊发我校党委书记贺祖斌理论文章《新时代高校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文章被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转载和推荐阅读;13版文艺评论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布林教授理论文章《莫让短视频过度消费社会善意》。
我校2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曦凌教授发表于《政治学研究》的论文《公共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徐毅教授发表于《历史研究》的论文《近二十年西方明清经济史研究——以“大分流”讨论为中心》分别被《新华文摘》2023年第20期、第21期全文转载。
《毛泽东品读百部经典》审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2月25日,由我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编纂的《毛泽东品读百部经典》审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该套书籍由逄先知、魏礼群、杨冬权等著名专家学者和我校党委书记贺祖斌教授、校长孙杰远教授担纲顾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共乐教授、我校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春逸教授共同担任主编。该套作品一共有100册,共计5000万字数,作品中的每部经典主要由导读、毛泽东述评与批注、毛泽东批注手迹、毛泽东品读经典文选等构成。
广西文科中心重大成果《玄奘全集》(53册)出版。《玄奘全集》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汉文大藏经研究院院长韩欣点校整理,2023年12月正式出版,全集共53册,约1900万字,是一部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古籍整理著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佛学典籍,夯实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问题的探究,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有重要意义。
《学习强国》重点推荐我校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研创的智库报告。11月29日,学习强国以《【报告推荐】珠江—西江经济带蓝皮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2~2023)》为题,重点关注并推介由我校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与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2~2023):“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
我校1项研究成果获民政部2023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12月14日,民政部通报2023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情况,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卢爱国教授的论文《回应性制度赋能:新时代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制度路径》获三等奖。
4部著作获批学校2023年度资助出版。经过前期申报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11月3日,《民族地区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文化模式研究》《壮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录》《从生态发生到文化型塑——先秦、汉代及唐宋舞蹈历史与文化研究》4部著作通过学术委员会审议,入围我校2023年度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设立53项社科优秀成果奖培育项目。为做好我校第十八次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申报准备工作,社科处设立2024年度社科优秀成果奖培育项目。经个人自由申报、所在学院(部)推荐,11月29日,最终确定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胡大雷教授申报的专著《口辩·文事·笔书:“口笔之辨”与中古文学》等23个项目为2024年度社科优秀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资助经费1.5万元/项;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孙琳副教授申报的研究报告《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等30个项目为2024年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般培育项目,资助经费0.8万元/项。
【科研活动月】
举办第十五届青年教师科研成果报告会(文科专场)。11月17日,校社科联举办我校第三届科研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第十五届青年教师科研成果报告会(文科专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汤志华以及各文科学院(部)的科研副院(部)长、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汤志华副校长为青年教师代表颁发荣誉证书,13名青年教师分享科研成果、成长故事以及发展思考,经济管理学院黎鹏教授、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胡大雷教授和张利群教授作精彩点评。
召开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管理工作会议。11月24日下午,我校召开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管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广西社科工作办主任李意出席会议并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树祥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会议特别邀请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利群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洪波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曦凌教授、教育学部谭天美副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项目研究和结题经历作了经验分享。
优化科研业绩分级分类评价认定办法。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社科处分别于11月8日、12月13日向各文科学院(部)征求对《广西师范大学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认定办法(试行)》(师政科技〔2021〕7号)、《广西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计分办法(试行)》(师政科技〔2021〕8号)、《广西师范大学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奖项专项奖励办法(试行)》(师政科技〔2021〕9号)3个科研管理文件的修订意见,两轮共收集到320余则建议。针对每一则建议,社科处进行逐一研究和回应。目前,已基本完成对相关科研管理文件的修订工作。
【论文清吧】
创设学术品牌活动“论文清吧”。为强化高水平研究性论文产出,养成社科研究核心能力,社科处/广西文科中心创设学术品牌活动“论文清吧”,邀请多学科、各领域的优秀学者分享其学术研究的经验与心得。现已组织举办3期,特邀著名社会学家、我校讲席教授风笑天,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长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刘军强,社会学家、公共管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童星分别以“论文是怎样炼成的?”“论文的A面与B面——选题、写作及发表背后的故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模方法——以应急管理研究为例”为主题作专题报告。
【工作动态】
组织召开2023年下半年第二次社科管理工作例会。12月29日上午,我校召开2023年下半年第二次社科管理工作例会,各文科学院(部)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科研秘书及社科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社科处处长肖富群就各学院(部)2023年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并就现阶段的工作提出建构高效有力的社科管理与服务共同体,深刻认识科研工作的意义;掌握各学院(部)科研的真实情况,直面困难与不足,在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上下功夫;促进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成体系,确保各学院(部)推行年度目标管理制度等希望和要求,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以及科研管理文件修订的学院(部)诉求与学校要求的平衡、资深教授的传帮带与年轻教师科研潜力发挥、重点科研人群的激励与“三无人员”的去库存、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完成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高等学校高校教师系列(人文社科类)及申报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科研业绩审核。11月28日,完成人事处委托的我校2023年高等学校高校教师系列(人文社科类)科研业绩审核工作。12月12日,完成人事处委托的2023年度我校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人文社科类)申报推荐人员的科研业绩审核工作。
【平台建设】
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入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2月,国家民委办公厅公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2024-2026年周期)50家单位名单。我校教育学部组织申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被确定为建设单位之一。
我校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入选“中国教育智库榜单(CETTE)”。11月26日,在第八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发布的《2023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中国教育智库评价SFAI 研究报告》(2023年版)中,我校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入选“中国教育智库榜单(CETTE)”。在入选的20家高校类教育智库(师范院校)中,我校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位列第12位。
新增2个校级研究机构。11月,学校批准成立广西数字经济研究院、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院2个校级研究机构。其中,广西数字经济研究院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建设,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院依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建设。
我校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终期评估工作有序开展。12月1日,自治区教育厅发文启动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9—2023年)终期评估工作。我校6个重点研究基地积极行动,认真对标对表,组织开展评估材料的撰写工作;并按照要求于12月18日至22日完成全区重点研究基地的实地交叉评审工作。各项迎评工作有序开展。
我校湘江战役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第六届湘江战役与红色文化研讨会。12月18日,由我校湘江战役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湘江战役与红色文化研讨会在贵州黎平召开。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推动湘江战役和红色文化研究再上新台阶。
我校成功举办第五届“漓江廉政论坛”。11月18日,由我校、中共桂林市委党校主办,广西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桂林廉政研究中心、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我校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漓江廉政论坛”在桂林市委党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廉政建设的新成果,促进了该领域内的理论交流与经验沟通,为广西乃至全国今后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开展清廉建设和廉洁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助力。
中国新闻网关注报道我校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以《广西师范大学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为题,关注报道我校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力争将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
积极组织申报2023年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完善智库成果报送机制。12月11日至18日,报送推荐应急管理研究院、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等7个校级研究机构参选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同时,聚焦实时和热点,积极面向校内智库专家约报咨政建言,完成编印4期《高校智库专刊》,向国家民委、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等报送10余篇研究报告。
【社会服务】
我校越南研究院覃翊副教授就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应邀参加深圳卫视录制节目。深圳卫视邀请我校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南研究院副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覃翊,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的国事访问进行录制节目和接受采访。
【社科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来我校考察调研。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纪委书记、副总编辑魏长宝等一行5人来我校调研。座谈会围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情况、学科建设情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刊物定位、选题方向、稿件投稿与培育,以及如何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增强学科创新能力、提升学术网络影响力、创新学科组织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和探讨。
中州古籍出版社来我校考察调研。12月20日,中州古籍出版社闵世勇副总编一行4人到我校调研考察,就合作开展中华文化重要古籍《玄奘全集》整理和点校项目等工作进行调研交流。
河池学院来我校调研交流。11月16日下午,河池学院贺卫国副校长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树祥,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负责人参加座谈。双方就科研激励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来我校调研交流。11月20日下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覃逸明一行5人来我校调研座谈,双方就2024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经验、2024年学术活动计划等调研内容进行经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