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23年下半年第二次社科管理工作例会
12月29日上午,我校2023年下半年第二次社科管理工作例会在育才校区图书馆西侧312室召开。各文科学院(部)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科研秘书及社科处、文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处长肖富群主持。
会议现场
课题申报是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学院(部)对此依次作了发言,重点介绍了本单位推进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的阶段性进展,梳理已经开展的工作,对后续工作措施做了安排。各学院(部)通过全面盘点本单位科研力量,针对不同项目的申报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加强动员、强化选题、狠抓论证等组织工作,确保我校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质量。
社科处相关负责人就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9—2023)终期评估的阶段性进展、强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培育的“攀登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培育、广西第十八次社科优秀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科研评价管理文件修订等正在开展或即将需要重点推进的相关工作向各学院(部)进行了详细介绍。
社科处处长肖富群就各学院(部)今年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并就现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建构高效有力的社科管理与服务共同体:学校中层干部换届后,各学院(部)分管科研工作的负责人绝大多数都是新上任或者换岗的,这支队伍年轻、有活力、业务能力强,但在经验、方法、服务意识等方面不一定够,希望大家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工作,尽快开创新的局面;二是深刻认识科研工作的意义:社科研究工作,除了科研本身的意义外,对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双一流建设以及学校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办学定位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元工作与元动力;三是掌握各学院(部)科研的真实情况,直面困难与不足,在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上下功夫:强化在课题立项、成果获奖方面的较好势头,补齐在高水平论文、著作、智库、术科作品等方面的短板;四是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成体系。领导体系:争取单位正职切实重视科研,与分管研究生、教学、学工的负责人做好协调;人员体系:不能只抓专任教师群体的“关键少数”,而是要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行政教辅人员都尽可能纳入研究队伍,尤其是想办法减少“三无人员”存量;内容体系:不仅要在论文、著作、智库、项目、获奖、平台等方面出硬成果,还要修订好科研制度,开展好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论坛,营造好的科研氛围;时间体系:科研工作在时间上没有上班下班、白天晚上、周内周末、开学放假的区别;五是希望各学院(部)推行年度目标管理制度: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编制好科研业绩目标,持续盘点、跟踪、监督、服务、改进,力争年度业绩目标实现。
与会人员还围绕会议主题以及科研管理文件修订的学院(部)诉求与学校要求的平衡、资深教授的传帮带与年轻教师科研潜力发挥、重点科研人群的激励与“三无人员”的去库存、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此次工作例会,让新上任的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熟悉了工作理念与环境,知晓了工作内容与规律,明晰了工作中的优势和短板,了解了工作重点与难点,为有效推进我校社科研究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蒋志秀
校对:蒋志秀 潘云峰
审核:钟慧容 钟学思 肖富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