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科中心举办“‘一带一路’沿线亚非高等教育话语权”学术沙龙

2020-07-17 298

716日上午,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人文强桂”第131期学术沙龙在雁山校区起文楼北楼54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沙龙主题为“‘一带一路’沿线亚非高等教育话语权”,由教育学部马焕灵教授主持。来自教育学部的近20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沙龙伊始,马焕灵教授介绍了本次沙龙的背景与宗旨,指出本次学术沙龙是我校越南研究院课题《新时期广西深度参与中越教育合作与交流研究》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重构国际高等教育话语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亚非国家高等教育如何面对新时代所赋予的挑战,如何把握新时代的契机,理应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重要议题。马焕灵教授详细阐释高等教育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发展格局以及西方主导的亚非高等教育话语权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一带一路”沿线亚非国家高等教育话语权的重构应遵循扎根本土与价值融入、反思现状与去糟取精、提升综合实力与体系化运用三大法则。

在沙龙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话语权重构的经验及发展路径进行热烈讨论。教育学部陈宛玉博士表示通过此次沙龙活动,对高等教育话语权的本质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引发了对其研究方向“生涯教育”话语权构建的思考。硕士生熊峰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话语权重构的重点在于建设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硕士生曹丽萍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话语权缺失原因源于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导致高等教育话语权不强,而拿来主义导致高等教育话语权独立性不够;重塑我国高等教育话语权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硕士生王晨阳结合自身对教育话语权的认知,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涉及的指标为切入点,探析西方教育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并提出我国因地制宜制订符合国情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硕士生黄丽静提出相较于中国高等教育在实践中所创造的辉煌,我国高等教育的话语体系、话语权力、话语地位、话语影响却相对较弱;围绕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制度体系以提高其说服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以提升其公信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以提高其感召力,以及增强“四个自信”以提升其创造力等维度,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献言献策